打磨旧时宫廷艺 化作百姓时尚风
○劳动观
记者:您是怎样理解劳模精神的?
郭夷锬:劳模精神是以“择一事、终一生”的经年坚守,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不断深耕;是“在创新中传承”的跨界突围,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中拥抱更多新的可能;是“以技载道”的社会担当,将个人技艺转化为社会价值,不仅可以创造物质价值,更是延续文明基因、赋能社会发展。
记者:您的劳动座右铭是什么?
郭夷锬:不断超越,追求完美。
现藏明十三陵博物馆的金丝翼善冠,以518根直径仅0.2毫米的金丝编结而成,冠的前屋花纹疏密一致,后山前方有二龙戏珠,仅龙鳞就有8400片。这件高难度的工艺品所使用的是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起源于商周,造极于明清,成为宫廷御用工艺,名列“燕京八绝”。作为深圳市级非遗传承保护项目萃华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在过去的十余年间,2025年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市萃华珠宝首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郭夷锬一直致力于突破传统花丝镶嵌被大量用做老件复刻品的境况,探索以创新思维设计出真正能够走进现代人生活的作品,让古法技艺焕发时尚魅力。“这是一条精彩并充满挑战的路。”
结缘 “黄金内衣”出圈国际珠宝展
花丝镶嵌起源于商周时期,又叫“细金工艺”,指的是花丝和镶嵌两种技艺的结合。明清时期,这项工艺达到顶峰,成为宫廷御用工艺,被列为“燕京八绝”之一。2008年,花丝镶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我而言,花丝镶嵌不但是一门古老的技艺,更是一个传承东方美学的载体。精雕细琢打磨作品,不遗余力传承技艺,这是我的使命。”郭夷锬说。
2007年,国际珠宝展亮相深圳。此时,从北京服装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郭夷锬刚刚入行,也正值萃华品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珠宝圈的新人,郭夷锬说:“我希望能不落俗套,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她从小喜欢看漫画,有一个制作“黄金圣衣”的梦想。“但很遗憾,因为重量的原因,设计稿几经删减,最终‘黄金圣衣’变成了如今的‘黄金内衣’。”
也是这时候,质疑声来了。老一辈普遍认为,作为百年民族品牌,萃华应该做“正统”的设计,不应剑走偏锋。“幸运的是,我的想法得到了公司董事长的大力支持。他劝导大家放下顾虑,让我放手去做。”郭夷锬说道。
观念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该用什么工艺去做呢?“在整个珠宝圈,从来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东西,我们根本无从下手。”郭夷锬与老师傅们经过反复商量,最终决定用花丝镶嵌来制作。“大家都认为,只有‘编织黄金’,才有可能将这样一件细腻的作品刻画到位。”
郭夷锬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特点,用石膏塑造内衣底胚,有了底胚,花丝内衣才能精准地完成轮廓塑形。接下来,她与几位技艺最好的老师傅耗时半年,终于完成了这套国内首创的花丝“黄金内衣”。这套“黄金内衣”仅仅重950克,在深圳国际珠宝展上一经亮相,便引起了业内外的极大关注。“在当时,这属于大胆创新,而深圳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基因,为该产品的成功创造了可能性。用今天的话说,我们成功地出圈了。”郭夷锬说,“这也开启了我与花丝镶嵌的不解之缘,让我在今后的岁月中,成为一名非遗的传承者与守护者。”
传播 284件花丝工艺品亮相巴黎国际时装周
随后的10余年间,郭夷锬深耕细作,不断积累,从每一件纯手工打造的花丝镶嵌作品中,“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经历岁月沉淀的匠心之美”。
上学的时候,郭夷锬经常看一档节目,叫《世界时装之苑》。“当时,我爸爸很好奇,‘你这期期不落,还能上去啊?’我笑笑说,‘万一呢’。”
2017年,这个“万一”来了,郭夷锬偶然得到一个可以参加巴黎国际时装周的机会。“特别激动。但距离开幕只剩两个半月,而我们需要准备的花丝作品数量却是284件。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郭夷锬说,花丝镶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耗时特别久,工艺要求又特别高。平时用的金线只有0.2毫米,也就是人体头发丝的粗细,需经过掐、填、攒、焊等一系列步骤才能制作成型。哪个步骤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往往在工作间坐上四五个小时,也只能完成一朵花的几片花瓣。
“更大的挑战是,我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284件作品的设计创意,有了创意草图,后面的加工步骤才能有序开展。”为此,郭夷锬有过纠结和犹豫,“但在心底里,我坚信花丝镶嵌工艺虽然老,但不土,应该登上更大的国际舞台,让全世界人民都看到。”
之后的两个半月里,郭夷锬和团队一共20来人,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设计创意——简单的几分钟就能出一张草图,复杂的也必须在一两天的时间内完成草图的绘制。从创意草图,到细节施工图,再到打版、组合,分工协作,忙而不乱。“最后半个月,大家每天凌晨2点离开工作室,第二天8点又准时上班。剩几天时,大家更是无暇顾及形象,直接席地而睡。终于在出发前的两小时,完成了全部作品。”
来不及激动,众人又开始快速打包封箱,而郭夷锬却被“赶”回了家,大家让她赶紧收拾下自己的形象。“他们说,要走出国门了,我们代表的可是百年民族品牌的形象。”郭夷锬听后心里暖暖的。
不久,以“花开富贵”和“宫灯”为代表元素的花丝工艺品在巴黎秀场大放异彩。“通过这场秀,我们不但收获了来自国际时尚之都的追捧,更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郭夷锬说。
同时,为了增强包的功能性,郭夷锬在手包上设置了几个珐琅镶嵌的蝴蝶,大的可以取下来作为胸针使用,而小的则可以取下来作为耳环单独佩戴,大大丰富了手包的应用场景。后来,这款手包还获得了“国匠杯”国家级金奖及首届“紫禁城杯”中华老字号文创大赛金奖。
传承 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相结合
2019年,郭夷锬带领团队第二次亮相戛纳国际电影节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著名影星莫妮卡·贝鲁奇受邀拍摄国际顶尖时尚杂志《soon》的戛纳电影节特刊,在挑选配饰时,从众多时尚品牌中一眼相中了郭夷锬团队设计的、源自故宫瑞兽“椒图”造型的“叩响幸福”手包。
郭夷锬不禁感慨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或者说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其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任何国度都能被人们感知和理解。”
此后,郭夷锬进一步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相结合。在制作《依语》系列的“叶上金蝉”首饰盒时,她就用一枚菩提叶、一只金蝉设计了一个动静结合的首饰盒。“这个首饰盒放在架子上陈列的时候是个艺术品,把金蝉取下来可以当胸针佩戴。戴在身上的时候,它就是一个生活中的装饰品。”这一系列兼具实用和美观的艺术作品,在2022年获得了意大利A’ Design Award限量版和定制设计类别大奖。
用户评论
又落空
这真的很酷!我一直觉得这些古老的工艺很美,现在能融入到平时服装和饰品中,感觉特别新潮又很有历史底蕴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檬
以前只在博物馆里见过这种精美绝伦的宫廷装饰,没想到现在年轻人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传统的了解和喜爱。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有些东西古老就应该留作历史记忆吧,不要过度商业化包装成“时尚”。觉得有些用力过猛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若他只爱我。
这个系列的设计真美啊!特别是那件绣花扇坠的项链,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古代宫廷。希望能多一些这类融合古今元素的作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封心锁爱
传承非遗精神是好的,但我觉得这种“百姓时尚风”更像是将传统文化异化的结果,它会让人忘记这些文化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者何惧
我很欣赏那些坚持传承非遗技艺的匠人们,他们把古老的手工艺融入现代设计,既尊重过去,又开创未来。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可儿
这种形式确实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以前觉得这些古董太古老了,现在看到这样应用起来,感觉新鲜有趣多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晨与橙与城
喜欢!这个系列的设计很有创意,宫廷元素和现代风格巧妙融合,既传承了历史韵味,又体现了时代感。期待更多精彩的作品。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忘初心
对啊,很多传统文化都被当成了摆设,这种“时尚风”包装其实是在商业化上做文章,最终只会沦为潮流的浮华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非遗传承人应该关注文化本身的价值传承,而不是被市场潮流绑架,否则会失去其应有的厚度和内涵。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幸好是你
我觉得这取决于具体的设计方案,如果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现,这种融合就很有意义。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繁华若梦
作为年轻人,很高兴看到传统文化能够被这样地“现代化”,更加容易吸引我们这些没有接触过古老工艺的年轻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殇雪
希望这只是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匠人们尝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点滴中,让它更加生机盎然!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爱剩女
这种“时尚风”会不会太肤浅了?我觉得真正的传承是需要深入了解和感受文化的内涵,而不是把它变成一种商业消费品。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权诈
赞赏传承人的用心,但有些设计过于浮躁,缺乏深度的思考,希望在未来能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眷恋
这种融合的方式挺好的,让这些古老的工艺不再仅仅是博物馆陈列品,而是融入到我们生活中,体现出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葵雨
我觉得“非遗”和“时尚”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显得有些别扭。 传统文化应该被尊重和传承,而不是为了迎合潮流而变化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点一点把你清空
这个设计真的太棒了!喜欢这种融合古今的创意,感觉既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感,完美结合了传统与时尚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