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古装剧的非议,最近落到了服化道的头上。
近日,《我叫刘金凤》《星汉灿烂》等多部剧集因为古装造型出现大量日本服饰元素而引发争议。主角服装与日本和服如出一辙,服装出现樱花纹样,都让观众对“以倭代华”的审美表示质疑。
《我叫刘金凤》配角头饰与日本垂缨冠极为相似
7月8日,《我叫刘金凤》在平台已经搜索不到,疑似被平台下架。优酷客服回应称,因节目搜索算法调整优化,用户可先从播放记录中继续追剧。
此前,国家广电总局于7月4日召开电视剧创作座谈会,强调古装剧美术要真实还原所涉历史时期的建筑、服装、服饰、化妆等基本风格样貌,不要随意化用、跟风模仿外国风格样式。
古装剧的国风审美为何出现偏差?日式审美为何盛行?架空古装剧应如何尊重历史?
《我叫刘金凤》陷争议,古装剧服化道屡遭质疑
在由辣目洋子、李宏毅主演的古装爱情轻喜剧《我叫刘金凤》中,主角的服装因有明显和服特点饱受诟病。例如,服装出现樱花纹样,配角头戴黑纱纵菱格垂缨冠。除此之外,女主角还在剧中吃起了寿司。
网友制作的《我叫刘金凤》配角造型与日本狩衣对比图
友戏称,原来这是一部“国产大河剧”。
视频平台已经搜索不到该剧(图源:优酷)
另一部古装剧《星汉灿烂》在此前放出的宣传海报上也出现了和服元素。女主角汉服背后的腰带被系成了蝴蝶结的样式,这与和服的腰带系法十分相似。引发争议后,《星汉灿烂》官方微博紧急对宣传物料进行了修改。
《星汉灿烂》宣传海报中,女主角服装造型与和服相似
网友纷纷拿起放大镜,开始对过往古装剧“捉虫”:和服的振袖、枯山水庭院、唐破风建筑样式、日式的灯笼……从服装造型,到道具置景,古装剧里“以倭代华”审美引起观众不满。
古装剧中常用的“枯山水”是日式庭院布景的重要特征(图源:《斛珠夫人》)
这并不是古装影视剧服化道第一次遭遇质疑。
此前,范冰冰在电视剧《赢天下》中的造型与日本平安时代的垂缨冠和狩衣类似。《风起洛阳》中,咏梅饰演的武则天身着素服、长发披散,造型与日本平安王朝期间的妃子相似。
图源:《风起洛阳》
剧组想省钱,设计师想偷懒
古装剧服化道“倭风”盛行,这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对剧组而言,“省钱”是现实层面的考量。
导演、制片人潘婷曾执导多部古装仙侠、玄幻题材影视剧。她指出,目前国内影视剧服化道跟风现象严重,什么风格火了,大家就会跟风。“《花千骨》播了都快10年了,玄幻题材还在走那个风格。”
“如果稍微有点良心和节操,可能还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改一改;如果实在是赶着要拍,可能就直接穿了。”潘婷认为,一般能够提前三个月时间准备、投入占制作成本5%~10%,已经算是在服化道方面投入比较大的了。
服饰史学者、影视服饰顾问陈诗宇师从中国博物馆著名文物学家孙机,从事古代服饰研究、复原多年,曾参与《国家宝藏》《清平乐》等多项影视剧及电视节目的服饰指导工作。
陈诗宇参与设计《国家宝藏》中文成公主造型
陈诗宇认为,日式服饰元素在古装剧中频繁出现,一是因为设计师偷懒;二是因为日本的美术素材获取极为方便。
此外,设计人才在中国服装史方面的意识和知识储备相对缺乏。陈诗宇解释,目前我国服装设计的培养重点是偏西式的,包括如何做立体裁剪、如何创作西式版型,但对服装史的重视程度偏低。
早在2016年,冯小刚就提出了服化道人才匮乏的问题:“我们特别需要电影圈的蓝翔技校……我们特别需要培养怎样架一个升降机,怎样正确地装灯打灯,录音助理、服装化妆道具这方面的人。我们没有一所大学可以培养这样的人。”
陈诗宇见过一些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左手边开着百度或者素材库,打开日本的素材,右手边就开始勾线了,也遇到过一些导演或设计师在拍唐朝背景的影视剧时,直接去日本取景、买面料,或是买来二手的和服进行改造。
此次争议中,有人认为日本传统服饰设计本就与中国同本同源,出现了“日本都是抄中国的”“日本是学的唐朝”等观点。
但在陈诗宇看来,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任何文化的传播都处于流变当中,会基于当地土壤落地、生根、发芽,开出不太一样的花。可能确实有继承关系,但几百年过去,肯定会演变出自己的风格。”
有必要追求1:1还原历史吗?
在陈诗宇看来,我国古装剧服化道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30年前,学术界对于历史真实的研究不够充分,观众需求也不高,服化道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住时代气质,当时已经有很多作品做得很不错。
2000年以后,古装剧服化道进入了“群魔乱舞”“完全脱离历史”的阶段,基本不考虑历史真实,以强烈的视觉效果为主要出发点。
“今天我们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观众的要求提高了。”陈诗宇认为,认真做好影视剧服装的复原与设计,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审美特征做充分调研,尽可能全面地搜集与人的着装、形象、造型、服饰、面料、工艺等方面的资料,尽量不要有遗漏。
即使是架空历史背景的剧集,也是要落在东方的土壤和中国的世界观里。陈诗宇认为,架空背景反而能给予更大的设计空间,完全可以基于某个或某几个朝代大的审美方向,或强烈、或淡雅、或文气,提炼出独特的审美理念。
“架空也是有世界观的。”潘婷同样认为,有没有把世界观做明白、服化造型符不符合人物形象、符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是架空剧集制作服化道时的关键。
同时,引入对历史考证、还原更加专业的审核机制,成为新的呼声。
尽管曾经参与过多项影视剧的服饰指导工作,但陈诗宇指出,除非是顶尖的一线设计师,设计团队关于服化道的设计有时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导演组、制片方、平台、艺人的意见都有可能左右角色的造型设计,“影视行业里的服装设计从业者其实抱着服务业的心态”,但各方其实多少都缺乏可靠的历史背景考量。
潘婷认为,目前,对于大剧组而言,聘请艺术顾问、礼仪顾问已经是常规操作。因此,要改变现状,归根结底要依靠资金更加充足的制片方,依靠拥有更大话语权的导演。
近年来,一些非历史正剧类的古装剧,开始追求历史还原。《长安十二时辰》导演曹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剧70%的经费都注入了精致置景、精确还原原著及历史细节的衣妆。
但一直以来,是否有必要在影视剧中1:1还原历史形象,仍有争议。
潘婷认为,1:1还原在实际操作中并不现实,材质、面料、工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的影视制作没有历史还原的传统,也给观众接受完全还原的审美带来难度。
设计师缺乏对历史资料的鉴别和提炼能力,也使得装束还原困难重重。
比如,2018年,关晓彤在《凤囚凰》中的假髻造型确实想还原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飞仙式高髻,但人物看上去头重脚轻,被网友戏称为“缝纫机头”。陈诗宇指出,这一造型最多只能算设计师参考了一些历史素材,但理解仍不充分,仍然出现误读。
图源:《凤囚凰》剧照
用户评论
■孤独像过不去的桥≈
我也是看了预告片感觉那套服装有些问题哎!确实和传统的汉服不太像,虽然演员演得很好,但这种设计风格还是挺出挑的。希望以后制作古装剧时能更用心去研究原汁原味的服饰文化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飞霜
服化道一直是我看古装剧最关注的部分,感觉最近好几部作品都偏向日式审美了。其实中国古代服装文化博大精深,为什么不能多借鉴一些?这“倭风”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能不能回归传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个人
演员们真的为角色付出很多,但服饰确实有些出格。希望制作方能认真对待历史细节,古装剧是展现中华文化的窗口,不应该因为追求流行而忽略文化底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妄灸
我叫刘金凤这部剧的造型的确让人争议很大啊!感觉设计者可能有点“混淆视听”吧?这种日式风服饰放到古装剧里就格格不入,违背了观众对历史剧的期待。希望以后能回归传统审美。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何必锁我心
其实我觉得这部剧的故事本身很有吸引力,但是服装确实像一些日本动漫的感觉,有点破坏了我对中国古代人物形象的想象。文化传承很重要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生一诺
我个人认为“倭风”服饰并不可取!它混入了很多外来元素,与中华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制作古装剧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历史的真实性,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潮流审美。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矜暮
服装设计确实挺大胆的,从其他角度出发看,这或许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打破传统框架?但毕竟是以“中国古代”为主题的作品,还是要回归文化的根源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恰十年
说实话,我是觉得这部剧的争议点在于对服饰设计的把握,而不是整体的故事质量。希望后续的古装剧能够在服化道上更加用心,呈现出更符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的服饰风格。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嫣婉语
“我叫刘金凤”这部剧确实很有趣,但服装造型确实让观众有些无法接受。古装剧的服化道应该更加注重真实性,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夸张的设计。希望制作方能用心对待每一件服装细节。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眼旁观i
古装剧服化道的争议一直存在,我认为这取决于不同导演和设计者的理念。一些现代元素融入古代场景或许能够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但这也要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汐颜兮梦ヘ
我觉得服饰的设计风格确实很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剧情的代入感。希望以后制作古装剧的时候,能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魅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失莫忘
我认为这部剧服饰设计的争议在于人们对“传统”的不同理解。或许在设计者的眼里,这并非是“日式审美”,而是另辟蹊径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对于观众来说,这种风格和古装剧的预期形象不符,这才造成争议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肆忌
古装剧服化道的确是一个复杂的艺术领域,需要平衡着历史考究精度、视觉效果的吸引力和创新的表达手法。希望行业内能够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也更鼓励多元的创作风格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揉乱头发
“我叫刘金凤”的服装设计引发争议,或许是观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更高了么?我们应该引导古装剧回归审美根源,而不是盲目追求潮流。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