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衣搭配 / Youlan品牌部长Lin:从广告公司到服装人员,做特定的事情真是太好了

Youlan品牌部长Lin:从广告公司到服装人员,做特定的事情真是太好了

在中国消费品牌不断洗牌的当下,童装市场的竞争也被切割得更加清晰:上有巴拉巴拉、安踏儿童等完成了供应链整合和渠道下沉的大品牌,以高势能占据用户心智;下有一批来自淘宝和直播间的白牌、淘品牌,以低价、高频、轻设计快速攻占用户决策的瞬间。

而那些新兴品牌——还没有形成广泛认知,又不愿卷入价格战的玩家——正面临着更难走的路径选择题:如何在“过度传播”与“缺乏表达”之间,找到自己的存在方式?

正是在这样的主旋律下,一些品牌选择“逆流而上”,将叙事的起点回归到“人”本身。

今年胖鲸关注到一个内容系列 Made by Human,这个系列自 2023 年发起后在同年更新了三期,而后在 2024 年停更了一年,今年 4 月,第四期上线,成为了热度最高的一集。Made by Human 由童装品牌幼岚发起,将一个个站在产业链里的人,放到了品牌聚光灯之下。胖鲸好奇这个系列的开始,为什么停更了一年,又是什么原因让它在重新启动后,选择了讲述这样一个“漫无目的”的故事?

截取自 Made by Human vol.4 从感觉开始

胖鲸有幸和幼岚品牌部负责人龙霖从 Made by Human 聊起,也尝试借助这组内容背后的行为逻辑,理解一家“新兴童装品牌”在当下中国消费品牌分层格局中,如何寻找自己的独特路径?

龙霖曾在广告公司工作,如今自称“服装人”。采访开始前她先问道:“最近你有没有关注到什么有趣的品牌?”她自己的答案是 ASPIR 雀亦——一家来自贵州、主打手工与文化结合的品牌,“现在,手工的东西比较能打动我。”

这或许就是一个品牌人与品牌共同演化的开始方式。

以下为对话内容。

胖鲸:Made by Human 这个内容系列是怎么开始的?它强调的是“背后的人”,这种“人”与“产品”的深度连接,是如何帮助品牌塑造独特的叙事空间?

龙霖:闫总是幼岚长达七年的供应商伙伴,我们一起创造出了撸猫棉、桉树皮、新新棉这些幼岚的经典产品。闫总这人特别有意思,他喜欢摩托车,坐拥园林、超跑这些产业,但偏偏对纺织情有独钟。不仅如此,看似自带“硬汉”气场的闫总,做的是我们最柔软的撸猫棉,我们当时就觉得最适合他的标签是“张飞绣花”。

Made by Human 的灵感,正是从他开始的。在那之后我们记录和讲述了更多的和衣服相关的人。我们把这个系列命名为 Made by Human,说到底就是一个个关于人的、真实的、细枝末节的故事,这个人并不一定只是设计师,可能是一个工厂老板、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一位工匠老师傅……因为做衣服,是一场由无数双手接力完成的创作。所以我们常说:我们不是在设计一件衣服,而是在设计做好一件衣服的流程。

这个系列就像创始人九月说的那样:“与其琢磨营销噱头,不如想想,怎么让每一个围绕这件衣服的人,多感受到一点点幸福。”

整个过程也非常自然、佛系。2023 年启动后,我们并没有制定一个很严格的发布时间,中间没有特别想记录的事我们曾经停更了一年,直到遇见插画师门多,我们又重新找回了想记录的冲动。她话不多,但她身上那种“漫无目的的状态”,恰恰提醒了我们:有些事,不必太有目的。

胖鲸:Made by Human 对你们的(商业)意义是什么?你们怎么评估这类内容的“效果”?

龙霖:我觉得这个系列特别像幼岚做事的方式。

至于它的商业意义,我们老板九月会说:“一个不看 ROI 的公司是有风险的,但一个只看 ROI 的公司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我们在判断是否要做一个品牌内容时,不太会衡量 ROI,更在意的是它是不是我们当下想表达的事。一般就是先问自己两个问题:如果这件事最终没有效果,我还愿不愿意做?我能不能承受这个成本?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它就值得去做。

出乎意料的是,它带来了远超预期的回响。在招聘过程中,竟然有很多人是因为看到了 Made by Human 的视频系列才决定来应聘幼岚,也有人和我们说,第一次看到自己职业的故事被讲述和看见,感受到真正的尊重与认可。

去年冬天,我们还做了一件更小的事:把孩子们穿着我们衣服的照片(获得授权后),做成“幼岚墙”送给核心供应商工厂。供应商拿到后非常喜欢,甚至把他们墙上的奖状换成了这些照片。

这些小小的故事,也正好呼应了幼岚的使命:为用户提供高品质、舒适的服饰与真实美好的体验;为内部伙伴营造一个相互尊重、激发专业的环境;与供应商建立平等互信、共同成长的关系。

Made by Human 是我们践行这一使命的方式——它源于我们对衣服本身的热爱,更出于对所有参与者的尊重与致敬。我们会持续做下去。

胖鲸:你们内部有对内容输出做过总结吗?

龙霖:总结一套做内容的方法论其实并不是我们擅长的,我们更看重的是和用户在沟通过程里的价值观和原则。

真诚的表达,是我们最重要的原则。不说假话,不夸大,不傲慢,一步一个脚印,尊重我们的用户。

Youlan品牌部长Lin:从广告公司到服装人员,做特定的事情真是太好了

幼岚的每一篇产品介绍,会更多去回答:为什么要做这款产品?我们是怎么一步步找到解决方案的?这个解决方案背后,又用了什么原理?我们也坦诚地写这款产品的“不完美”,并解释我们为什么仍然要生产它。

比如我们拿到整个春夏季的产品清单,先花很多时间去“感受”它们,不断问自己:这批产品,它最打动人的点到底是什么?它最适合什么样的讲法?

幼岚宣纸速干母亲节系列特别印花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款速干面料,手感像纸一样柔软透气,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宣纸”。这个命名本身其实就是营销策略的一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熟悉又富有文化意味的名字,让用户一眼就能感知到它的独特质感。同时,像这种产品,我们的发力点就在于怎么让大家“摸到”它。可能是通过线下的体验活动,可能是通过社交平台上强感知的视频,让大家在第一时间就理解它的特性。

“当水滴在宣纸上,它就会很快晕染开来,而摸上去依然是干爽的”

再比如我们有个“聪明叠层系统”,它的重点是在秋冬复杂的温度环境下叠穿的方式,所以我们更需要拍一条结构清晰的视频,去解释“怎么叠穿”“怎么搭配”。

幼岚“聪明叠层系统”

还有一些产品更偏视觉型的表达,我们的重点是去琢磨如何拍出一张“让人一看就想买”的照片。

胖鲸:你之前在广告行业工作过,现在怎么看待“高效率叙事”与“慢叙事”的关系?

龙霖:在广告行业的那几年,我的确会更在意“高效率叙事”。那是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比如像“UPF1000+”这样的参数,一旦喊出来就能转化为直接的竞争优势。品牌们在话术上也竞相加码,但现在,消费者不吃这一套了。

幼岚“巷一场秀”

其实,幼岚也曾经历过追求效率的阶段。

幼岚在品牌六周年时正式启用了全新 logo:“a:”

我们在品牌六周年时正式启用了全新 logo:“a:”,看起来像一条线和两颗纽扣的组合,呼应着我们的品牌精神——“小事大做”。

这个关键词,其实早在品牌创立时就埋下了。那时我们在第一件 T 恤上印下这样一句话:“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六年后,我们找到了一个更中文语境下的表达:“小事大做”。这也是幼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确立品牌 Slogan。

幼岚“小事大做 T 恤”

Youlan品牌部长Lin:从广告公司到服装人员,做特定的事情真是太好了

品牌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正好印证了这一路的理解与转变:

第一阶段,创始人九月从自己妈妈的身份出发去做产品,那时的 logo 是一朵云,象征“柔软”与“保护”。可以说那时幼岚更像一个“情绪品牌”,代表了一种温柔的母性理想。

到了第二阶段,我们进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期,开始焦虑“别人无法在第一时间记住我们是谁”。那时我们换了一个极简、锋利的“Y”做 logo,主打“植物基童装”的品类定位,这阶段大家追求的都是“高效率的表达”,希望快速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

但我们很快发现——这个定位并没有那么“我们”。

于是来到了第三阶段。我们不再追求标签式的高概念,而是回到真正擅长的事:把小事做好。

反映到我个人身上,我以前是做广告的,但现在我就觉得我是一个服装人,我最感兴趣的也是做衣服。我们内部有这样的观点,所有人先是服装人,先是热爱这个行业,然后才是你的具体工作。

我们办公室设有工作坊,任何人都可以去摸面料、剪布条,试衣服。我们还有线下店“一日店员”计划,名额简直一票难求。我部门里有位同事会手工,能陪孩子玩,她就特别抢手;还有人为了争取到名额,偷偷和店员说可以不要工资,只想去体验卖衣服。

这背后其实映照了我们今天的愿景:成为中国最懂做衣服的品牌。

这个愿景背后需要投入最多的就是时间。我们的核心产品面料研发周期是 18 个月,普通面料也要 10-12 个月。

幼岚迭代了 8 年的产品“撸猫棉”

比如我们迭代了 8 年的产品“撸猫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内部称它的故事是《一只笨猫》,它是一件不是非常有技术难度但需要下笨功夫的产品,从纱的捻度、织造的紧密,到小朋友一轮一轮的试穿体验,今年它又调试了 5 个版本。

这是我们理解的好产品,不是关于技术的极致,而是关于体验的平衡。

胖鲸:当你们不用“高举高打”的语言时,“表达”会不会变得很难?

龙霖:九月是我在“衣服”这件事上的启蒙老师。她让我去摸不同面料,打开自己的感受,我慢慢发现自己对棉麻材质和手工制品特别有感觉。

前阵子我去了江西万载学织夏布,当我摸到非常好的夏布,把它放在手上时,真的能感受到风穿过布料的感觉。我在那一刻感受到的幸福,也想把 ta 提炼出来,并传递出去。

龙霖在万载织布 / 图源:龙霖

我想说的是消费品是一个关于感受的行业,感受是可以传递的。我们会被一件事感动,用户也会。因为我们对用户的理解足够深,因为我们自己就是那个用户。

我们在社群、门店和客户沟通,所有的小红书评论都是我们自己看、自己回,用户的孩子从 90 cm 穿到 120 cm,我们跟着一起“看着长大”。我们团队在招人上有个方法:想象一下你愿不愿意跟这个人坐下来吃两个小时饭?如果愿意,说明我们有基本的情绪认同。这种认同会贯穿每次内容决策。

就像九月说的,自己花了三十多年,才真正“看见”了妈妈,又花了九年多,才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与感谢。

所以这次,我们布置了一个不到一平米的小花店:玲云喜欢的花、她常坐的那把椅子、她爱听的磁带、她小心压在玻璃下的老票据……都被一一摆进这个温柔的角落。我们希望,每一个在五月走进它的人,都能在这些旧物和老歌的陪伴下,回到小时候与妈妈共处的某个日常瞬间。

母亲节那天,我们的店里放着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很多阿姨和奶奶来了,直接在我们店里唱起了卡拉 OK;还有许多小朋友拿起座机问妈妈这是什么(很多小孩现在的生活里已经没有座机了),你告诉 ta 可以打电话以后,ta 说要打电话给小猪佩奇。

Youlan品牌部长Lin:从广告公司到服装人员,做特定的事情真是太好了

你说这件事有多少“传播价值”?这是一个相对个人化的内容。但是一个内容不需要打动全世界,而是需要对的人记住你。品牌不是越多人喜欢越好,而是“喜欢你的人,真的很喜欢你”。这是品牌力最深的地方。

“上央视的幼岚”

所以对“破圈”这个词我们一直持保留态度。破圈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它不能成为目的。营销应该回到“人”和“人的语言”里,而不是制造一套对用户说的话术。其实我们内部也很少说“营销”这个词,我们比较常说“沟通”。

胖鲸:这套方法和你们如何理解用户相关吗?

龙霖:我们不太看传统的那种用户画像。我们内部是有点“排斥”用标签去概括人的。

九月有一次在我们的员工大会上说:“一线城市、30-40 岁女性,这些标签看起来清晰,但你了解 ta 吗?”比如说我们部门的所有人可能都符合这个画像,但我们的购物方式、喜好其实完全不同。

“求求前桌买幼岚”

我们更倾向于“点对点”的理解用户方式,去感受他们是怎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真正想理解的“用户”。

胖鲸:你怎么总结现在的幼岚,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龙霖:以前,我们更像是服装行业里的创业者;而现在,我们越来越相信,我们正在成为这个行业的中坚力量。

后记

采访结束后走进店里,两个小孩和一个大人围坐在一张桌旁,在贝壳上涂色。

:“我现在用的是蓝色,我们正好在幼岚,是蓝色的蓝吗?”

:“之前用过这个蓝哦。”

在采访过程中龙霖告诉我的信息,没想到这么快就现学现用上了。

和这一场景相似的是,龙霖说:“如果把我们整个公司拿出来放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可能更像是一群文科生。”

而品牌本身就是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正如幼岚初创时印在第一件T恤上的那句话:“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那些看起来微小的事,终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品牌,也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件事在幼岚身上变得更加确定。

关于幼岚

幼岚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为中国家庭设计兼顾舒适、实用和美观的衣物。幼岚认为衣服是一件“小事”,穿着者的感受才是“大事”。幼岚从材质开始设计每一件产品,专注做好从版型到工艺的每一个细节,为每个家庭成员带来舒适得体、经久耐用的好衣物。

锁定幼岚作为选题,源于其人物纪录片系列 Made by Human 第四期的热度反差——在停更一年后,它意外获得了更高关注。彼时我正困于写作的“大众化”桎梏,此行便成了一场叩问:为何将镜头对准产业链里的“无名者”?

用户评论


oО清风挽发oО

我也是觉得太赞了!从小就喜欢看广告,感觉广告公司创意无限,现在还能把这份热忱带到服装行业里,这也太酷了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点一点把你清空

确实啊,做具体的事情更有成就感,看着自己设计的产品被大家穿在身上肯定很让人满足。龙霖加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菢过后只剰凄凉

从广告公司到服装人,这跨界也挺厉害的啊!希望龙霖能把广告人的创意思维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创作出更加独特的作品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我觉得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魅力,只要找到了喜欢、擅长做的事情,无论在哪都能做到最好。佩服龙霖这种敢拼的精神!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赋流云

做广告公司的人,思路的确比一般人更开拓创新。希望龙霖能带给我们更多时尚又实用的服装设计!期待未来会有更精彩的作品出现!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哪跌倒こ就在哪躺下

说实在的,从广告公司到服装品牌,这换个行业也不太容易吧?需要学习很多新知识跟技能。我很佩服龙霖在挑战自己过程中坚持不懈的精神!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寒山远黛

我之前一直觉得广告公司和服装行业差别很大啊,现在看来,只要热爱这份工作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价值。龙霖的故事真的很 inspiring!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很多年前自己尝试过创业的经历,当时也是充满了热情和决心,可惜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看到龙霖的事迹,我重新燃起了对梦想的追求!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想

从广告创意到服装设计,龙霖这个跨界路径确实很不容易走,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积累经验。希望他的品牌能越来越好!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裙绿衣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太商业化了,缺少真实感。我也做过类似的工作,知道其中的辛酸和不易,不是光听表面的话就能理解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城暮雨

虽然我很欣赏龙霖的努力和创意,但是我比较在意作品本身的品质,如果只是噱头,最终还是会辜负大家期待!希望他的服装设计能真正做到好看又耐穿!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殇雪

看到龙霖从广告公司到服装品牌的转型,我觉得这样的跨界发展很有优势,可以将创意和专业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加独特的风格,期待他的品牌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我个人更喜欢传统的服装设计风格,感觉像这种年轻创作者的作品太过于 avant garde。希望龙霖在未来作品的设计上也能兼顾经典元素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廖

从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到服装设计师的产品开发,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转变。希望龙霖能用他的专业知识和创意把品牌的理念传递给更广阔的受众!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悸╰つ

这篇文章写的真棒! 龙霖的故事真是令人鼓舞。他的经历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跨越行业也能取得成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花为谁悲丶

说实话,我也想过换个工作环境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能不能像龙霖一样找到新的方向和成就感! Maybe someday I’ll take a leap too!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我觉得对一个成功的品牌来说,不仅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设计,还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品牌文化和价值观。希望幼岚品牌部的龙霖能带领团队做到这一点,创造出有温度的服装品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玻璃渣子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无论走到哪个行业,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实现目标。龙霖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鼓励,希望大家都能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忘故

我挺欣赏这种敢于尝试、挑战自我的精神! 在各种职业变化中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是一件很宝贵的事情。也许很多人都会在生活中出现转折点, 希望我们都能像龙霖一样勇往直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服装搭配_服装搭配的技巧_衣服的穿配法_服装搭配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zdapei.com/2713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