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全是“假货”?继“南极人”后,这4家品牌也靠卖吊牌赚钱了
前言
网购一件南极人保暖内衣,可能和你想象中不太一样——它既不是南极人的工厂生产的,也不经过南极人的质检,你花钱买的,只是一张写着“南极人”三个字的吊牌。
这种“卖吊牌”的生意模式,早不是南极人一家的专利。
当消费者还在为“老品牌”三个字买单时,越来越多的品牌正悄悄关掉工厂、裁撤生产线,转而靠授权商标躺着赚钱。
它们从“卖产品”变成“卖名字”,而消费者拿到手的,可能是质量参差不齐的“贴牌货”,今天就来聊聊四家靠吊牌赚钱的品牌,不知道你有没有被骗过呢?
南极人:从保暖内衣到“万物皆可贴”
上世纪90年代,南极人以一款保暖内衣杀入市场。
彼时,它靠“保暖性能强”“性价比高”的标签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甚至成了冬季服装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电商崛起和市场竞争加剧,南极人逐渐陷入困境。
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家企业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关掉所有工厂,转型做品牌授权。
从此,“南极人”三个字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从袜子、羽绒服到电热毯、按摩仪,只要愿意交授权费,任何厂商都能挂上南极人的商标。
巅峰时期,南极人一年卖出近200亿元的货,合作店铺超过7000家,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授权泛滥导致产品质量失控。
不少消费者抱怨,花20元买的南极人保暖内衣“薄得像纸”,而南极人对此的回应只有一句:我们只负责授权,不负责生产。
跟风者涌现:老品牌的“躺赚”游戏
很快,南极人的成功引来一群模仿者,它们中不乏曾红极一时的国民品牌,却在时代的浪潮下选择了一条更轻松的路——卖吊牌。
恒源祥是最早的“吃螃蟹者”,那句洗脑广告“恒源祥,羊羊羊”曾是几代人的记忆,但鲜有人知的是,这家企业早在20年前就关停了生产线。
如今,它的商业模式简单粗暴:授权130多家网店使用商标,每卖出一件“恒源祥”,品牌方就能抽成。
一位曾与恒源祥合作的厂商透露:交钱就能挂牌,品牌方连样品都不看。
俞兆林和北极绒则瞄准了中老年市场,这两家以保暖内衣起家的品牌,曾是寒冬里的“救命稻草”。
但随着年轻人转向快时尚,它们选择将商标授权给中小厂商。
一位东北的批发商直言:市面上80%的俞兆林保暖衣,都是小厂用廉价面料做的,成本不到10块,贴个标就能翻倍卖。
北极绒这个品牌成立于1998年,是名副其实的老品牌,每到冬天就会有许多忠实客户前去购买,可没想到如今的它也沦落到转型做品牌授权的地步,导致口碑暴跌。
至于俞兆林就更不用说了,成立于1996年,甚至比北极绒还早两年,然而在利益诱惑面前终究是没有守住初心,实在让人唏嘘。
最唏嘘的或许是拉夏贝尔,这个曾对标ZARA的国产女装品牌,巅峰时期在全国拥有近万家门店。
然而,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它不得不靠卖吊牌续命,可惜转型来得太晚,消费者早已将其与“过气”画上等号。
2021年,拉夏贝尔宣告破产,留下的只有一堆挂着它名字的“贴牌货”。
卖吊牌对品牌而言是“轻资产、高利润”的生意,但对消费者来说,却是一场赌博。
类似的故事层出不穷——标着“北极绒”的保暖内衣起球掉色,号称“俞兆林”的羽绒服钻绒成灾,消费者冲着老品牌的信任下单,到手的却是“三无产品”。
这些品牌并非没有意识到危机,南极人曾因质量问题股价暴跌,恒源祥的贴牌货被多次曝光以次充好,但它们依然选择“躺平”。
贴牌生意能走多远?
卖吊牌的本质,是品牌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厂商追求低成本,品牌方坐收授权费,而质量问题成了无人接手的“烫手山芋”。
这种模式并非没有成功先例,国际品牌如迪士尼、Hello Kitty也靠IP授权盈利,但它们对合作方的品控极为严格,甚至细化到面料成分和缝线针脚。
反观国内的“吊牌玩家”,大多只关心授权数量,而非质量,而这一切,市场终究会给出答案,南极人的营收从2020年起持续下滑,恒源祥的口碑逐年崩塌,拉夏贝尔更是直接退场。
消费者的耐心是有限的,当“老品牌”三个字不再代表品质,它们的光环终将消散。
结语
网购时,我们总以为“品牌”是质量的保障,但现实是,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早已沦为商标贩子。它们不再生产一件衣服,却靠消费者的怀旧情怀赚得盆满钵满。
用户评论
迁心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真的很震惊!原来在时尚界也有这样的黑幕,听说连“北极熊”也被卷入其中?这种通过销售假吊牌赚钱的行为真的太不可取了。希望这些公司能够及时审视自己的行为,并采取措施改变现状,为消费者提供透明、公正的购物环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梦初醒
我简直无法相信这种事情居然还存在!从南极人到现在的这4家品牌,看来“吊牌生意”的链条真是盘根错节啊。消费者真的太可怜了,他们花的钱不知道有几分是实实在在商品的价值。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蔚蓝的天空〃没有我的翅膀
"衣服全是假货?" 这标题一出我差点儿没笑出声来。但随即而来的是一种失望与愤慨的心情。这些品牌居然用吊牌作文章,这不是在挑战消费者的智商吗?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严查严惩,恢复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日倾情
我最近刚买了一件外套,如今这新闻出来后,我的心头真是有千万只蝴蝶乱飞。那些说衣服还是真的?这让我开始怀疑起所有商家的诚信来。希望这些品牌能明白:一己之私不应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信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苍白的笑〃
"吊牌赚钱"这种事情简直让人无语至极!想想看,我们辛苦赚来的钱,原来在购买时就被用来补贴某些公司的利润。南极人也好,接下来的一批也罢,这帮商家的套路真是让人难以恭维。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衣服全是假货?”这话听起来就像是玩笑,但看到后面的事实后,我感到无比沉重。商家竟用这样的手段玩弄市场,简直是把消费者当作不懂行的羔羊。希望行业能净化起来,让我们的购物体验更安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寻鱼水之欢
这篇文章让我对这些品牌的信任度跌至低谷!原来在商品价值背后隐藏着那么多“假货”和欺骗?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擦亮眼睛,避开这些坑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脏偷懒
这真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那些品牌居然用吊牌赚钱的套路,简直让人对商业道德失去了期待。消费者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被骗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在购物时深思。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裙绿衣
"衣服全是假货"!这是多么震惊人心的说法啊?在我们对时尚有热爱的同时,竟还要小心翼翼地辨别哪一件是我们花的钱,真是个讽刺。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要警醒,并在购买时多一些怀疑和验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文章披露了这些品牌背后的秘密后,我感到既震撼又困惑。他们不直接卖假货,而是通过吊牌赚钱?这不是掩耳盗铃吗?消费者需要更透明的市场,而不是在商家精心设计的迷宫里迷失方向。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之若素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俗语: "不要让假货占据你的心,要让真相照亮你的选择"。这些品牌的行为真是刷新了我对商界的认知底线。希望他们能改变策略,用诚实与透明来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吊牌赚钱?这简直像是犯罪分子的秘密!南极人之后,又出现了这么多品牌,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听到的故事。保护消费者权益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每一个购买决定中都能站得高看得远。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绝版了i
看着这些品牌利用吊牌来欺骗,我是既震惊又无奈。这种事情在商业世界发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为什么消费者总要付出代价?我希望他们能停止这种非道德的赚钱手段,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失心疯i
"衣服全是假货?”读到这句话,我想说这简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践踏!品牌应该追求的是品质与信任度,而不是如何逃避消费者的明眼。希望这些公司能反思自身的行为,并作出改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